2014-05-27

《給所有明日的聚會》穿梭樂評人的記憶海

給所有明日的聚會
作者:陳德政
出版社:大家出版

早前在學校的開放書架上拾獲《給所有明日的聚會》。我一向是陳德政主筆部落格「音速青春」的讀者,這本著作發行之時(2011年1月),我也得知了消息,但由於當下酷愛歐陸金屬樂,搖滾樂未能引起共鳴,所以就沒有在第一時間購入書籍。隨著時間的推延與心境的轉變,欣賞的音樂類型出現了落差,大量的美式Folk Rock駐進了我的播放器,亦對美國樂壇的發展亦略知一二。


有了初步的認知和興趣後,在意外得到《給所有明日的聚會》的時候,真可謂天降大禮、興奮不已。先不論內容本身,由設計大師王志弘操刀的封面吸足了目光,文案「給二十餘歲的我們 給紐約 給搖滾樂 給無畏滾動的青春」的商業價值或許更是使人想進一步閱讀的誘因:似帶有個人熱血之情描寫音樂。這或許也明確的道出了本書收錄的文章不像是部落格、專欄那類可以被視為「樂評」的作品,而是作者選擇性地將私人深刻回憶公開的紀實散文。

拜讀此書,就像是進入作者的記憶海,跟著他一同行走紐約街頭、拜訪當地知名的錄像館與Live House,見證了2003年至2007年樂界的興衰。雖然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對青春的追念,聽了幾個樂團的演唱會、與哪間唱片行店員聊天的內容、夜晚是如何與朋友度過等等,但他在行文之間穿插了本身對樂壇,甚至電影圈脈絡倒背如流的知識,有系統地將歷史資料整理到文中。


不過,可能是因為日記文體的關係,造成有些言語較為細碎,若同時讀上十多篇,大抵會認為風格缺乏變化,精省冗詞贅句或會好些。因此,我建議本書得在空閒時段一讀,配著作者介紹的專輯,享受音樂與文字的魅力。聽聞陳德政即將出版第二本個人著作,不知道會像《給所有明日的聚會》是一本音樂遊記,還是他向來筆耕不斷的樂評呢?


*****




寫完《給所有明日的聚會》讀後感的後三日,在作者的臉書上看見本書的「增修版」將於六月五日上市,封面依舊是王志弘的設計,書封上的圖片由LouReed取代了原本的BobDylan,這個考量挺有意義的:  

「前後兩個書封,一是BobDylan、一是LouReed,正是60年代以降,最能代表紐約搖滾精神的兩個ICON,也算替這本書,畫下一個完整的圓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