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9-08
《文以載食》作曲家的多角化經營
稍有留意香港樂壇,很難忽略黃耀明的「人山人海」音樂公司,旗下作曲人及歌手各個才能輩出,梁基爵擅長電子樂、盧凱彤慣用吉他譜寫樂章、于逸堯兼通中西方樂器。
第一次見到于逸堯這個名字,是在關錦鵬導演《愈快樂愈墮落》電影最後工作職員表列原創配樂的欄位,當時覺得聲音效果頗能帶出電影意境。真正記起于生,是聽過楊千嬅那首令人欲哭無淚的《再見二丁目》之後,歌詞的故事本身已有淒涼之感,于逸堯在曲子上又賦予了更深一層的悲懷之情,前奏一響,悲從中來,無可避免。然而,于氏最讓我驚豔的,則是在圖書館偶然發現其著作,即本書《文以載食》。
翻開封面後頁,簡短的作者簡介提示出于逸堯主修地理學,另一項專長為音樂製作。一本書寫飲食的書籍,執筆人並非正職廚師或者營養師之類,而是負責過許多優質歌曲的作曲家。至於地理學呢,大抵提供了于逸堯在空間方面的熟識度。面對這本書,我成為于逸堯的讀者,暫時拋開了每每聽《再見二丁目》的樂迷心理。
《文以載食》分為前菜、頭盤、主菜、主食、甜品等五大章節,筆下美食地圖以香港為首,橫跨中國、臺灣、日本遠至歐美。一篇文一道菜,多是作者品嘗餐廳料理的感想,可視之為日記。但細細剖析文章,會發現作者並非單純記錄生活中關於吃的心得,還融入食物發展歷史,解釋佳餚是如何形成,如何成為今日我們看見的樣子。中華料理,博大精深,不同地區因著不同地形氣候人文而產生相異的「菜系」,魯、川、粵、蘇、閩、浙、湘、徽各有特色,自古人曰民以食為天,吃飯在中國人的日常作息佔有極大地位。不少人到東亞旅遊,也大嘆美食上等,深被吸引。
只可惜人為因素使食品安全危機百出,料理難逃調味料、劣質油、塑化劑的殘害。近日餿水油問題浮上檯面,用餐時候不知食下多少公升的廢油。「油」在烹煮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,《文以載食》書中指出亦建議我們慎選食用油,「西菜大多用美麗的橄欖油或豐腴的牛油,中菜就用老朋友花生油和芝麻油。」人類吃了這些油類千年以上,較少有健康上的疑慮,身體不至於招架不住。反倒是文明發展漸進,經人工調配的黑心油才是損害生理機能的關鍵。
讀到書籍尾聲、攸關甜點的篇章時,看著一張張精美的圖片以及使人垂涎欲滴的敘述,忽然憶起于逸堯十多年前寫給楊千嬅的《E-714342》,輕快旋律給人一種熱戀的感覺,這首歌聽上去是甜是美好,談戀愛就如嘗一口糖衣蘋果那般甜蜜。拜讀于逸堯《文以載食》,驚嘆作者並非烹飪專長出身,卻對古今中外的美食來歷瞭如指掌,在飲食文化方面能深入探索,不僅僅吃過就算,更知悉關於料理的二三事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妳是老靈魂裝在年輕的身體裡
回覆刪除我的偶像是柯南XD
刪除